(相關資料圖)
千龍網訊(記者 陳健男)9月20日,“良法善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了北京市海淀區。在座談會上,國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術科技公司”)的創始人袁國術結合自身經歷講了一個維權知識產權的故事。
圖為“良法善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北京站(海淀區)采訪會現場。千龍網記者 陳健男攝
袁國術說,他曾一次性申請注冊了五件商標,卻均被同一家公司發起異議申請。不僅如此,對方公司還將商標圖片在其網站和網絡店鋪上宣傳。
“中小微企業最重要的是‘活下去’、‘留得住’。”袁國術一臉無奈地說,知識產權維權成本高、取證難、爭議解決周期長,“我們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一旦遇到了一件知識產權類的爭議和訴訟,就將有可能引發產品上市、推廣一系列問題,更何況是遇上了‘一腦門子’官司。”
如何解決知識產權維權難題?海淀區人民檢察院給出了“藥方”——在了解國術科技公司所面臨的維權困惑后,檢察官針對商標確權爭議、網絡侵權等不同情況,提供了詳細的“面診方案”。
圖為國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創始人袁國術在現場分享。千龍網記者 陳健男攝
問題解決了,但袁國術只是海淀區眾多中小微企業中的一員。正如記者在現場了解到的數據:“海淀區平均每天誕生50家科技企業,這些科技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是全國的4.6倍。”如何為眾多的中小微企業提供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守護好這些企業的創新微光?
海淀區檢察院表示,在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過程中,了解到中小微企業面臨的知識產權維權難題,自2021年上半年啟動了服務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微微計劃”:針對轄區內高等院校自主創業團體和中關村科技創新企業集群,強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厚植經濟發展法治土壤。同時,充分發揮“檢察院+工商聯”合作共贏機制優勢,共同為轄區軟件研發、醫藥制造、便民服務等多個行業的中小微科創企業提供對口法律服務。
“微微計劃”效果如何?袁國術給出這樣的評價:“有了海淀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的專業建議,我們覺得維權有了明確的方向,思路更加清晰,抓住了重點,少走了很多彎路,心里更踏實了,也更加意識到企業建立知識產權風險防控體系的重要性,以及前期做好知識產權專項領域合規的必要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