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的過程就是圍繞群眾關心關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2020年,北京市延慶區被中央文明委正式授予“全國文明城區”稱號。兩年來,延慶區探索常態、長效創建機制的腳步沒有停止。探索出創城+接訴即辦+網格化的以“創”促管新模式;推出延慶鄉親議事會、村民說事等特色基層治理新模式,實現以“創”惠民。目前,延慶區又踏上了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區的趕考路。
“村民說事”暢通投訴渠道
村委會成為村民“主心骨”
(資料圖)
2020年,延慶區康莊鎮在34個村居全面推行了“村民說事”工作機制,把謀劃權、商定權、監督權交給村民,暢通了村民利益訴求的表達渠道,解決村民身邊的關鍵小事,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其中,屯軍營村在實踐中還創新推出了“一二三四”村民說事制度。屯軍營村總人口近1300人,是康莊鎮里較大規模的村莊之一。來到屯軍營村,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村民們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情,嘴里總是掛著一句話:“去找村民說事兒,村委會第一時間就能知道,肯定能解決。”這里的村委會儼然成了“大家長”,再大再難的事,村民第一個想到的是村委會。
在69歲的村民王來月眼中,“村民說事”制度給她最深的印象就是解決問題快。“去年冬天,村里的一段路上突然結了厚厚的冰,騎自行車的村民一不小心就會摔跤,我們當時通過‘村民說事’找到村委會時已經到了下班的時間,沒想到,村委會立刻聯系購買融雪劑,為村民解決了大問題,后來還找到了結冰的原因,今年冬天也不用擔心了。”王來月說。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屯軍營村的村民說事制度分為“日常說事”和“固定說事”兩種形式。平時村民遇到難解決的事,既可以直接撥打村委會工作人員的電話,也可以通過網格員和軍屯親情志愿者反映情況;每個月的10日為“固定說事”日,村里的兩委成員全天傾聽村民的呼聲并著手解決。
通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屯軍營村在康莊鎮推出的“村民說事”規定動作的基礎上,還創新推出了自己的“一二三四” 村民說事制度。即:分類記錄村民說事的一本臺賬;建立起收集民情民意并參與解決問題的網格員和志愿者兩支隊伍;探索出為村民解決問題的三種解決機制;以及由村委會、政府部門、社工機構和線上說事構成的四重保障機制。屯軍營村黨支部書記王健表示,通過“村民說事日”,2021年,屯軍營村解決了村民大小事情50余件。今年上半年,村里12345的派單量與同期相比更是減少了一半,“村民說事”制度的效果正在逐漸顯現。
延慶區委宣傳部四級調研員朱雪松表示,在康莊鎮“村民說事”制度的基礎上,延慶在全區還推出了延慶“鄉親議事會”的工作模式,針對全區的重點難點問題每月召開“鄉親議事會”,請來專業部門和各類市民代表一起商量解決延慶區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讓空中“蜘蛛網”隱身
“一街一策”扮靚老胡同
今年以來,延慶區在全國文明城區常態化創建中還著力從面子向里子推進,根據全國文明城區創建“三年行動計劃”十二大重點領域任務,延慶區今年梳理了區內“30+”項重點難點問題。亂堆亂放、無照游商、架空線凌亂專項整治等都在緊鑼密鼓的進行。
延慶區的老胡同承載著延慶發展的歷史,也暴露著發展帶來的問題,狹窄的街道上空凌亂交錯的各類架空線曾一度成為延慶創建文明城區的“老大難”,為徹底解決這一難題。今年4月起,延慶區城管委結合凌亂架空線專項整治工作,采取“一街一策”的方式扮亮老胡同。
390米的老胡同——楊家胡同在改造中吹響了全區“集結號”。城管委、經信局、延慶鎮、供電公司、移動、聯通、歌華等單位共同參與,因地制宜,合理規劃,采取橋架方式,整合通信、監控等架空線合纜并線入槽,除去空中“蜘蛛網”。該項工程累計敷設新線11618米,拆除線桿8根,拆除更換設備箱51個,撤除線纜 7490米。隨著該項工程完工,老胡同變樣兒了,居民連連稱贊,承載幾代人記憶的老胡同也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為最美冬奧城增添了新的色彩。
據了解,通過架空線入地、入槽、梳理捆扎等方式,目前,延慶區已經完成4.1萬余個點位凌亂架空線整治,逐步清除空中“蜘蛛網”。
關鍵詞: